NEWS
新闻资讯
|
芯片解密公司在中国自主芯的发展路上必不可少时间:2016-12-28 芯片解密公司在中国自主芯的发展路上必不可少
今年中国芯片产业不停的在前线传来捷报,从高铁装上自主芯到北斗导航芯片的成功,从芯片产业并购到超级计算机六连冠,中国的芯片产业似乎正慢慢跟超国际先进水平。近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就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前往中国台湾世界与半导体教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商谈入股收购的事宜表示暗讽,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自主芯的思考。专业芯片解密公司凯基迪科技认为,中国自主芯片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尽管郭台铭的话似乎有些过于倾向和偏激,但他同时也道出了紫光集团,甚至是中国(大陆)所谓自主芯片发展的一种模式,即金钱堆出来的并购。从2013年底开始,紫光便频频在并购市场发力,其并购的对象几乎无一例外是来自于芯片行业产业链较有实力的企业。今年,同样有不少并购的消息,似乎都有着“砸钱才能拿钱的思想”。然而芯片企业在芯片的自主研发技术上却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
如果说紫光更多的是以并购,确切来说是以资本圈钱模式发展中国自主芯的话,那么业内更为人所熟悉的凯基迪科技,是由中科院计算所凯基迪科技项目组研发,兼容MIPS指令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系列,但不幸的是,剑走偏锋,完全自主,却也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正如曹操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除了上述紫光的资本投资和龙芯的偏执的完全自主之外,还有一种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ARM授权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华为手机成为了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这也是迄今为止,所谓中国“芯”最为市场化和成功的发展模式,当然前提是相关企业自身有较大的芯片自我消化能力和载体。 泥沙俱下,就目前而言,“中国芯”的发展道路崎岖蜿蜒,至少在移动芯片上,除了华为,中国自主芯难再产生。芯片解密公司在中国自主芯的发展路上却也是必不可少,在芯片解密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这条路会有越来越多的捷径,中国很快将变成自主芯片大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至少在导航交通等领域,”中国芯”已经开始起步了。 |